中国营商环境法制网

基层党员王泽同的十八年维权路一场对公平正义的漫长叩问

发布时间:2025-08-03    来源:本站

编者按:上月初,中国反腐败研究中心“反腐内参”编辑部收到王泽同投诉后,即派本人赴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核查,7月28日上午下高速前,本人给卫辉市市委书记崔红建发短信请求接访,未获回复;更让下述以“开会”为由直接拒绝。此前,我们在卫辉市市委门口遭门卫反复盘查才得以进入;随后,市委办公室人员又将我们推诿至市政府路南的“卫辉市纪委监委来访接待中心”。三名工作人员复印了我们的证件,又上网查许久,才问及来意,我们提交了王泽同反映的问题及相关材料,对方承诺“会尽快落实回复”,然而一周过去,音信全无。这恰恰印证了王泽同的感概:“卫辉市委的门难进,脸难看,事难办,关系网盘根错节,真是天高皇帝远……”。

王泽同基本情况

一位曾获媒体报道过的基层骨干,一位党龄29年的老党员、人大代表,却在十八年间接连遭遇编制被顶替、党员身份被除名、档案丢失、退休权益受损等变故。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太公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王泽同的漫长维权路,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坎坷叙事,更折射出基层治理中亟待破解的沉疴痼疾。

从基层典范到“身份消失”的困局

1990年,王泽同调入太公镇人民政府,历任镇党办内勤、包村干部、综治办副主任等职,下派期间担任后太公泉村党支部书记,将“三类村”打造成先进村,其事迹曾获《新乡日报》以《善打硬仗的村官》为题报道。1996年入党,1998年正式纳入事业全供编制,多次获上级表彰,是公认的基层骨干。

转折发生在2005年。当年9月至2006年,王泽同因病治疗休养,恰逢卫辉市乡镇机构改革。病愈后,他赫然发现:自己的事业编制被无故取消,党员身份档案及个人档案均“下落不明”。

从2007年开始,王泽同踏上了维权之路。2007年至2016年,他往返镇政府、市政府数百次,仅2008年从旧报纸堆中寻得10份个人资料,而恢复党员和编制身份的申请,全如石沉大海。2016年11月正式进入信访程序后,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解决。尽管2022年5月劳动仲裁裁定“存在劳动关系”,2023年2月市编办确认“2005年改革前在编”,但核心诉求始终悬而未决。

2024年5月,60岁的王泽同办理退休时,社保系统无任何记录。太公镇政府的六次答复均避重就轻:前三次对党员身份绝口不提;第四次在他强烈表示“要到党中央寻找党组织”的追逼下,才告知党员档案“已找到”,却以“2002年12月太公镇党员名册中无此人”为由拒绝恢复党籍。完全无视其因“机构改革、档案丢失、编制被取消”而无法正常参与组织生活的客观事实;

更令人费解的是,第六次答复与第五次相隔十个月,硬是拖延至2025年6月23日中央巡视组撤离当日才出具,彻底错失反映问题的关键机会。

维权路上的程序空转与基层懒政

王泽同的维权困境,本质上是人为因素 造成程序违法与基层懒政的交织。在身份剥夺上,镇政府称“党员名册无名”为由否定其党籍,却从未履行告知、公示等党内除名程序;取消编制亦无文件通知及书面佐证,这与《卫发[2005]39号》文件中“全面清退非在编人员,按照公开、公平、公正原则,严禁搞‘暗箱操作’(其在编身份本不属清退对象);人员分流要坚持因地制宜、广开渠道、妥善安置、有所保障的原则。分流人员辞职另谋职业的,要按规定履行辞职手续,人事档案移交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”等规定明显相悖,冒名顶替暗箱操作痕迹清晰可辨——据当事人反映,当年通过贪官非法入编的2至6人至今有据可查,而时任镇书记、镇长已因贪腐先后入狱。

信访处理中的形式主义更让维权之路步履维艰

王泽同N次信访9次文字答复,均机械照搬已被撤销的首次结论,对其提供的调资表、文件、市编办《情况说明》、领导同事证明及同镇同类人员陈某已落实政策的案例等视而不见,甚至出现“所问非所答、驴唇不对马嘴”的错漏。太公镇人大主席王风华作为历任信访办主任、副镇长等职的经办人,被指在处理信访事项时罔顾事实,其2017年作出的《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》被卫辉市信访局否定后,2024年的答复仍沿用类似表述,对党员身份、档案丢失问题刻意回避。

现任太公镇党委书记刘营斌的处理方式更显官僚作风。王泽同提供的短信记录显示,2024年6月13日,他应约到卫辉市信访局解决问题,却被刘营斌指使太公镇派出所所长强行带至公安局,以“越级上访”为由实施口头拘传,关押审讯室7.5小时…。  2025年6月,一份被刘营斌反复审核批准、已定稿的调查《答复书》,在盖章环节又以“需党委会研究”为由再次拖延,让他从上午9点等到晚上8点半,最终无果而返。这种“既不让越级上访,又不解决问题”的做法,严重背离了《信访工作条例》中“依法、及时、就地解决问题”的原则。

诉求背后的公平正义之问

王泽同的诉求清晰而明确:恢复党员身份,依据《党员管理工作条例》启动恢复流程;落实编制待遇,补正机构改革中的程序过失;补缴社保医保,保障基本医疗与养老权益;补偿2005年前后的工资及延期退休待遇损失;要求镇政府依法书面回应未决问题;追究相关人员怠政责任。这些诉求均有政策与法律依据,却在十八年间难以落地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与王泽同同期同类情况的陈某已正常退休。这种选择性执行政策的做法,凸显了基层治理中的公平缺失。如今,被改变人生命运的王泽同无医保、无退休金、生活无着落,而当年通过违规操作入编的人员却安然无恙—如此反差,令人痛心!

作为一名基层老党员,王泽同的十八年奔波,不仅是为个人权益,更是在叩问:基层治理中“为民服务”的初心,是否被形式主义消解?他的经历提出了尖锐一问:曾经的基层典范维权尚且如此艰难,普通群众的合理诉求又该如何得到保障?

党员身份是政治生命,编制社保是生存根基。从2007年到2025年,十八年的时间足以让青丝变白发,却未能让一个合理诉求得到公正解决。王泽同的维权路,是对基层治理体系的一场考验,也是对公平正义的一次漫长叩问。期待上级部门能正视这一问题,成立专项调查组彻查真相,让基层治理的公平正义照进现实,让“人民就是江山”的执政理念真正落地生根。

    上述稿件我已看过,写的述实又很好,如有不实,我原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    

  王泽同    

2025年8月2日副总编辑:韩杰(16601377896


作者:草莓尖尖

【返回列表】